一個HR朋友告訴我,她最近面試碰到的候選人都很自信。當被問到職業規劃的時候,他們傾向的回答都是:希望在貴公司的這個崗位有所鍛煉和成長,2-3年能夠得到晉升,成為leader帶團隊。
不得不說,這樣的回答,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愿景規劃,一方面也是自己職業欲望的展露,是暴露野心的時刻。
面試的時候我們最想做的就是獲得HR或者面試官的認可,但很多時候,我們并不能確定他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人。在這種情況下,適不適合在面試中展露野心呢?
先看崗位需求,再確定要不要展露野心
每個崗位適合的人是不一樣的,所以不管你想在面試中展露什么樣的特質,都是需要根據崗位需求,來調整和展現的。也就是說,面對不同崗位,要展現的側重點是不同的。
如果一個崗位明顯需要的是一個聽從指令的執行者,那過分地展現你的想法你的個性就是減分項;如果一個崗位需要一個有想法有沖勁兒有判斷能力的人,那過分的乖巧聽話只會顯得你平庸保守。在苦惱自己要不要展現自己的野心時,先判斷這個崗位需不需要這樣的野心。
適當展露野心,一切過猶不及
說起來,面試考察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。所謂綜合能力就是,基于這個行業或者崗位的需求基礎上,你最好什么都會一點,什么都可以做,要沒有短板,這些是確保你不被快速pass的基本。在基本達標后,如果你能有與崗位特別契合的工作經歷或者能力技能,那你就得到了額外的加分,獲得這份工作的概率就變大了。

這里就有一個度的考量。比如有些面試官在考察職場新人的時候,是喜歡有沖勁有活力有野心的人的,但是,他們希望你有點野心,但又不要太有野心。你展露出來的野心,應該是你把這份工作做到100分甚至120分的決心,而不是超過你職位范疇的僭越。
展現野心,重要的是強調積極的一面
在制作簡歷的時候,我們通常會適度包裝一下自己,然后在面試的過程中,要能維持甚至加強你在簡歷中包裝出來的這個人設。
如果你是個有野心的人,你的野心可以是想快速在崗位上獲得成長;可以是想利用公司的平臺影響力嘗試更多可能性;當然也可以是想獲得職級的不斷進階...這些都無可厚非,但在展現的時候要強調積極正向的那一面。
比如因為我對這份職業有野心,所以我能夠主動找事情做,而不是總想著被領導安排工作;
或者因為我有野心把這份工作做好,所以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鉆研去學習相應的知識和技能。
因為有野心,所以更懂自己需要努力和改進的方向,更有動力去奮斗。像這樣展示出積極有活力的一面,相信在面試中是戰無不勝的。
當然,面試的結果很大程度上跟面試官個人的喜好是分不開的。除開崗位匹配度這樣的硬性指標,候選人的脾氣秉性是不是跟面試官契合也很重要。

不充分展現自己,可能沒特點,過分展現自己某一項特點,你也可能恰好戳中面試官的雷點。既然無論怎么選擇,都存在風險,那最好的做法可能就是,在對崗位進行一定判斷的基礎之上,盡量真誠地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,這樣獲得的好感和匹配也許更牢靠一點。